足踝關節扭傷
定義:踝關節最常見的損傷就是扭傷。大部分踝關節扭傷的情況是由於其
處於內翻位置時有重量施加於腳部。通常這種情況會發生於在不平
坦的地面上並且加上跑或跳的動作。在內翻損傷中,踝關節向中間
傾斜,也就是說足底朝向另一隻腳,來自於體重的壓力直接坐落於
踝關節的外側。後果是外側韌帶拉長甚至撕裂,有時會聽到“啪”
的響聲。扭傷時,局部發生關節腫脹疼痛,嚴重時甚至造成骨折。
處理:
踝關節患者受傷情況 | 治療 |
| (RICE)
|
|
|
急性期評估檢查
1.處理時,先用彈性繃帶將踝關節固定,於傷處外敷冰塊,再用繃帶固定冰袋和踝關節
2.固定約3~5分鐘後,可先取下繃帶,此時受傷部位腫脹尚不明顯,肌肉痙攣也較輕,可先
進行簡單的檢查。
*檢查方法:目的主要是確定有無骨折或脫臼及韌帶損傷的程度,決定下一步之治療方法。
(1)注意疼痛、壓痛點的位置,腫脹的程度,關節是否畸形。
(2)內翻及外翻試驗:將踝關節內翻,檢查外側韌帶損傷程度,即足內翻時,踝關節外側活
動範圍是否變大或鬆動;再將踝關節外翻以檢查內側韌帶損傷程度。
(3)前抽屜試驗:一手握住踝關節上端向後推,同時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,檢查是否活動
範圍變大,可和未受傷一側來比較。
(4)輕度扭傷,繼續冰敷並壓迫性包紮,抬高患肢;如屬較嚴重之扭傷,則應送醫治療。
前抽屜試驗
急性期處理(RICE)
1.R(rest)-休息:在剛發生時,最重要的措施便是立即停止任何的踝關節活動。
2.I(ice packing)-冰敷:趕快用冰塊或冰凍毛巾敷在扭傷部位,醒著時每4小時覆蓋在受 傷部位20分鐘,最少24小時。血管收縮使出血減少,也就不會那 麼腫,而冷的感覺可以抑制痛的感覺,也可以達到止痛的效果。
2.C(compression)-壓迫:用彈性繃帶包住受傷部位,不可太鬆或太緊,太鬆無效易脫落, 太緊腳趾會腫麻,妨害血液循環。利用冰敷袋壓迫在出血點,可 以減少出血量,達到止血的效果。
3.E(elevation) 抬高:不需活動時,就把受傷的踝關節抬高,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。 讓血液回到心臟,減少患部的血液,達到止血消腫的功效。
4.拿拐杖:在足踝扭傷急性期,即受傷部位出現明顯的急性發炎現象(紅、腫、熱、痛、失 卻功能)時,就應該要避免腳部載重,必要時可用柺杖,一直到腳痛消失為止 。不可以腳趾先著地,因為這樣腳板朝下時容易再發生內翻性扭傷,必須像正 常走路一樣,讓腳跟部先著地,然後才整個腳掌著地。
5.熱敷:24-48小時後,熱敷促進血液循環,吸收淤青血腫塊。
恢復期處理:
在回到運動場繼續運動之前,須評估關節活動、關節穩定性、肌肉力量,是否已經達到許可範圍,必要的時候,運動過程中可配合肌內效貼布Kinesio Tex加以保護預防再次受傷;除此之外,運動前後的熱身與收操也很重要。
影片衛教:三個字 YOUTUBE(經同意後放置0